ID: 13217274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69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单元,教案,溶解度,课题,全册
  • cover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1.课标分析 关于本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2.教材分析 在教材体系中,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定量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本课题的学习为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所以,本课时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探究课。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本课题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去探究、交流和思考。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能简单地判断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掌握两种溶液间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达到对知识的迁移,逐步培养观察、思维和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树立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三、重点难点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我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的两个条件,所以我将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定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教学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概念引入 【讲解】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吗?它讲述了小主人公突破敌人盘查,给红军送盐送物的故事。他将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浸泡于棉衣里。大家想想这样方式送盐,每次的量会很大吗?为什么?食盐固体在一定量水中到底能不能无限溶于水呢?【实验探究一】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向20ml水中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观察再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观察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克全部溶解没有达到溶解限度,还能继续溶解再加入5克尚有部分未溶达到溶解限度,不能继续溶解【分析】1、氯化钠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2、实验过程,初步得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3、氯化钠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变成饱和溶液【板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饱和:不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能继续溶解 思考盐的溶解会不会有限度 观察实验现象。对比 ,初步体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氯化钠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初步介绍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二、概念建立 【提问】根据生活常识,如何才能让烧杯中未溶解的氯化钠继续溶解呢?【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溶剂量对溶液的影响。简述方案,分组完成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加入20ml 水搅拌并观察全部溶解水增多后,溶液变为不饱和,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展示】实验现象【分析】说明溶剂量增加后,原本不能继续溶解的氯化钠全部溶液,使溶液从变化前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说明溶剂的量对溶液是否饱和起着决定性作用;1、因而表述饱和、不饱和溶液定义时应强调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板书】概念:饱和:在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在一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