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228157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教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7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 cover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3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2个、火柴、药匙等。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很多物质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能否无限制的溶解呢? (学生思考,可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根据生活经验,好像是一定量的水中,并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物质。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 一、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 学生分A、B两组,分别用硝酸钾、氯化钠进行实验。 A组 (各取20ml水) B组 每次加5g硝酸钾 每次加5g氯化钠 搅拌,溶解后重复 搅拌,溶解后重复 固 体 不 能 溶 解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结论即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物质,由此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如果改变饱和溶液的温度或溶剂量,溶液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二、学生分A、B两组,在第一次实验基础上A组升高温度,B组增加溶剂(加水)。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A组 B组 升高温度 加水 固 体 又 溶 解 了 [思考]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并得到初步结论:增加溶剂量或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才有确定的意义。 让学生找到书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并且把关键地方画上标记(“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还能再溶解”“不能再溶解”是关键) 再设疑问,趣味探究 既然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那么怎样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呢? 学生思考,确定方案:加溶质、降温、减少溶剂 三、在第二次实验基础上动手实验, A组 B组 降低温度 蒸发水 溶 液 中 又 出 现 了 固 体 观察记录,互相交流,并总结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深化探究,领悟涵义 教师提问:刚才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吗?(生:是) 教师提出第四个实验 四、第三次实验基础上动手实验 A组 B组 加少量氯化钠 加少量硝酸钾 固 体 又 溶 解 了 为什么饱和溶液又溶解了溶质?学生思考,并回答 那么,在说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应该注意什么? (要强调是什么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不饱和是有针对性的) 【小结】本节内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作业】练习新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