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255220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48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课题,教案,2课时,溶解度,第二
  • cover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 初步学习运用数据、表格、图像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比较NaCl和KNO3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大,大家来讨论一下还需要限定哪些条件呢? 学生:(议论纷纷)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加入此种溶质,观察溶质的量有没有减少。学生甲:需相同温度。乙:需相同的水量。丙:要明确溶解状态。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引出溶解度打基础。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大声朗读)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建立溶解度概念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巩固练习(投影)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8.0gNaCl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g。(B)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g(C)20℃时,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投影)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