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得方法、结晶的方法。 3、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以及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得方法、结晶的方法。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2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玻璃棒1根、5 g NaCl 2包(预先称好)、5 g KNO3 3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温故知新】观察试管中的混合物,判断哪个不是溶液?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思考】联系生活经验,思考食盐和蔗糖这样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研究学习课题2溶解度。 以NaCl为例来研究。 【分组实验探究】实验9-5 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操作: 操作 加入5gNaCl,搅拌 再加入5gNaCl,搅拌 加入15ml水,搅拌 现象 溶液状态 结论 投影展示学生学案上的实验现象,交流,得出结论。 以KNO3为例继续探究。 实验9-6 在常温下向装有20 ml水的烧杯进行如下操作: 操作 加入3g KNO3,搅拌 再加入3g KNO3,搅拌 加热 再加入3g KNO3,搅拌 冷却 现象 溶液状态 结论 投影展示学生学案上的实验现象,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小结】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温度和溶剂的量有关。 学生阅读书34页,得到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定义。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状态。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小组讨论】在一般情况下,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相互补充。 通过9-6降温得到固体,观看固体形状,思考与之前硝酸钾固体形状是否一样? 投影展示,引出晶体和结晶的定义。 学生讨论得出结晶的方法。 观看视频,总结海水晒盐的主要流程和实质。 学生小结本节课知识。 知识提升,通过实验展示,区分浓稀溶液和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学以致用】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 (不定项选择)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溶质 ④增加溶剂 ⑤蒸发溶剂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4、(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化学变化 B. 属于物理变化 D. 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D. 得到不纯净的食盐晶体 5.如果将咸菜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发现咸菜的表面有一层白色晶体析出。请简要解释其原因。 6. 20℃时,将33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 (1)食盐全部溶解,溶液质量为 g。 (2)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全部溶解,溶液恰好饱和,则溶质为 g, 溶液质量为 g。 (3)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g。 板书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 温度 下,向 一定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 温度 下,向 一定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