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00407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 —溶液的配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406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溶液,第二,人教,教案,配制,课时
  • cover
溶液的浓度(第二课时) ———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计算,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含义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相关计算。 2.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练习固体的取用、液体的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合作,有目的的完成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仪器的选择,培养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有 效筛选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从概念含义的本身分析出操作误差和人为 误差。 2. 通过对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的方法对两类有关溶 液的计算提升统一到数学计算中的寻找等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 通过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实验和误差分 析,培养主动交流、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科学严谨等品质,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策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交流统一认识,然后合作完成实验。 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计算。 策略: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方法找不变量列等式。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策略:交流、讨论,归纳出从概念含义的本身分析出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 仪器药品 1.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50mL、10mL)、滴管、烧杯、玻璃棒、药匙、 空白试剂瓶、称量纸 2.药品:氯化钠、水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PPT 1:0.9%的生理盐水液 讲解:0.9%的生理盐水的医学和健康意义 【提出问题】 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看、听 思考 用熟悉、直观的实物为引入的情景,既能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从生活走进化学,又能引导学会看标签,还能关注到化学对医学和健康的重要性。 实物 PPT图片 2 新课学习:溶液的配制 PPT2 任务一、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要求:先独立设计 提示:水的密度 1g/mL 指导看课本47页,明确规范步骤,课本的重要性 PPT3:提示分工合作和注意事项 巡视、参与引导 问题:装瓶后,这个标签怎样设计呢? 问题:量筒中的水转移到烧杯中有部分残留,会导致结果怎样? PPT4误差分析: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写出主要步骤和仪器 交流方案并改进(组内) 展示交流(全班) 实践操作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定性:氯化钠 定量:6% 思考、讨论 偏大:①称量氯化钠多了②水有残留在量筒③俯视读数等 偏小:①称量氯化钠少了②水有残留在烧杯、试剂瓶中③仰视读数④氯化钠有残留⑤右物左码(此处无关)等 虽然是课本上的必做实验,学生可以预习报告册然后课上实验,但那样就会陷于课本的思路,不能独立思考创新设计,所以,选择课上给仪器药品自行设计,逐步培养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筛选仪器、动手实验的能力。 对实验方案和操作达成共识 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练习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取用等基本操作,加深对溶液配制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实验和误差分析,培养主动交流、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科学严谨等品质,提升科学素养。 PPT图片 实投 4 1 3 7 阶段性归纳小结 误差分析 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出发,找到溶质和溶剂的因素 【提出问题】 PPT5 如何设计标签? 定性、定量角度认识 理解、认同,体会分析误差的方法 发表意见、看法 氯化钠溶液 6% 50g 认识实验中的误差,通过分析系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