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 (1)外因:外界①_____的变化。 (2)内因:体内②_____活动的进行。 2.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③_____、④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 年龄 性别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⑤____ 。
3.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⑥_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⑦_____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⑧_____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调节作用 相对稳定 理化性质 4.生物体维持
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⑨_____、生物材料(如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引起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⑩_____与 _____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 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 缓冲液 液体环境 缓冲液 (3)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类似于 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 的 _____。 (4)解释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 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其次还有 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 _____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缓冲液 大幅度变动 缓冲对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特点: _____。 4.稳态遭破坏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2)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有一定限度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稳态形成的原因 _____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 _____。 细胞代谢 各种物质和条件 2.实例 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 意义 渗透压正常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 _____ 温度和 相对稳定 酶活性正常,保证 _____正常进行 血糖浓度、氧气含量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 _____供应 3.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 _____。 形态与功能 酶促反应 能量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判断正误。 1.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存在机体排出的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 √ 2.机体的内环境具有稳定性,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 × 3.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一般作为肾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 ) × 4.除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外,免疫系统往往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 √ 5.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补充水,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变化。( ) √ 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 7.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 ) √ 8.“空调病”是指机体适应了空调环境下的恒定温度,不属于机体的内环境失调。( ) × 9.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 √ 知识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如何理解四大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尝试指出下图中
的含义。 提示
为消化系统;
为氧气与养料;
为呼吸系统;
为二氧化碳与其他代谢废物;
为二氧化碳及部分水;
为泌尿系统。 2.稳态失调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化学成分含量失调 _____过低:常会发生抽搐现象 血浆中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_____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_____ 理化性质失调 温度、 等偏高或偏低:影响_____, 细胞代谢紊乱 _____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_____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_____失调:发热 血钙 尿毒症 组织水肿 酶的活性
渗透压 体温 3.完成下表的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