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07604

人美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 6.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8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中的,比例
  • cover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欣赏的分量。让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知识概念,学习巧妙地运用比例。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使学生初步建立比例设计意识。 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知识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学习巧妙地运用比例,使学生用简单的美术常识,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奥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热爱美好的生活。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能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或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花瓶。 学生准备:手工纸、画笔、剪刀、胶棒、直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乐山大佛图片 (1)我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对它还有什么了解? (3)你能猜出它有多高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直观对比,感受到生活中比例的存在,比例就是通过物体间的比较而产生的。 2.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不运用尺子等工具依然可以对物体有感官的了解。这种通过物体间比较而产生的关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称之为“比例”。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感知《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 二、欣赏名作,探究新知 1.宋代范宽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 (1)找出画面上的山、树、人、马。 (2)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 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这也是我们中国画中常说的 “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比例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 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而“人体是最完美的艺术品”是大家公认的真理。于是他对人体进行了这样的分析…… 研讨:你发现了哪些显著的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国外作品学习,了解比例处处存在。 3.到底什么是比例呢? 比例最早见于数学,一般指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 4.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最合理的,最美的呢?怎样才能使比例的美感更加突出呢? (1)小游戏: 每组合作测量两件搜集物品长和宽,并记录。(国旗、作业本、A4纸……) 算出两种物品的长宽比。完成迅速小组为胜。 (2)如果认真精确,我们的结果会接近0.618(或2:3)的关系。 黄金分割是人们长期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有史以来,“黄金分割率”这一几何比例一直被视为揭开艺术奥秘的钥匙。 (3)法国建筑《巴黎圣母院》 法国的建筑《巴黎圣母院》是黄金分割应用的典范,请同学们找一找黄金比例的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