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20464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63240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五单元 周定舫 2 1 教学目标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 方法。 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3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在我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随后,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奠下纪念碑的基石。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经全国广泛讨论,最后确定了现在的碑型图样,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的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新课导入 周定舫(fǎng)(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作者简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建成。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时了解这座雄伟建筑的有关情况,作者为此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许多建筑师、雕塑家和建碑工人,并多次实地考察,最终以“瞻仰记”的形式写成此文。 写作背景 巍峨( ) 矗立( ) 奠基( ) 镏金( ) 上溯( ) 重幔( ) 庑殿( ) 挑衅( ) 旌旗( ) 逾越( ) 天堑( ) wēi diàn chù xìn sù liú màn wǔ jīng yú qiàn 读请字音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矗立:高耸地立着。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上溯:从现在往以前推。 解释词义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超越。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重幔:重叠的帷幕。这里指重幔形状的浮雕图案。 庑殿顶: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屋面略微弯曲。 解释词义 壹 贰 叁 第一段(1节):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说明作者瞻仰纪念碑时的心情及纪念碑的总特征。 第二段(2-10节):具体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详细介绍十幅浮雕。 第三段(11节):抒写作者瞻仰纪念碑后的感受。 层次结构 1.从总体上看,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走的路线是怎样的? 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按行走路线由远到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研读课文 2.第3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