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28347

第19课 苏州园林 教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965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课,苏州园林,教案
  • cover
第19课 苏 州 园 林 【教学目标】 1.理清结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情境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1.轩榭(xuān)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嶙峋(lín) 相间(jiàn) 镂空(lòu) 蔷薇(wēi) 庸俗(yōnɡ) 斟酌(zhēn) 因地制宜(yí) 重峦叠嶂(zhànɡ) 2.苏州园林。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文章先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4.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段):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 二、研读课文———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2.教师提问: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 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深入理解。 (1)学生齐读第4段。 (2)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或睡莲,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串整个段落。 4.从内容看,本文明显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作者为什么不用空间顺序而用逻辑顺序去写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后明确: 因为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中某个园林中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介绍,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所以采用了逻辑顺序。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吗 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圈点批注,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类别。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作比较。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3.引用。如: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