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画 ———山水画法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萌 芽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人 独 立 基本信息 绢本设色,43 × 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 者 (隋 )展子虔 图形内容 以春游为主题,青山、江流、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表现手法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浓重的青绿色调,春的特征 艺术特色 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青绿山水 中国山水画 唐代———青绿山水 立 轴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 青绿设色 101.9×54.7厘米 青绿山水 中国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206.3×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现出北方山水画派雄强的特点。画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 北宋———高山仰止 山 中国山水画 雨点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雨点皴 山 中国山水画 分析比较画面山石的 布局、意境。 分 析 中国山水画 斧劈皴 基本信息 绢本水墨,192.5 × 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 者 (南宋)马远 图形内容 以踏歌为主题,陡峭山峰、踏歌百姓、水雾树丛 表现手法 立轴,水墨山水,斧劈皴 艺术特色 南宋的山很秀丽,画面有很多的空白,题画诗的出现,开创诗书画结合的形式 水 中国山水画 触袖野花多自舞 避人幽鸟不成啼 《山径春行》马远(南宋) 绢本 册页 27.4×4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册 页 镜 片 水 中国山水画 夏圭山水画笔简意远,遗貌取神。构图常取半边,近景突出,远景清淡,空间广阔,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 。 临流赋琴 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淡设色 纵25.5厘米、横26厘米 水 中国山水画 米点山水 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点染出山色的迷漫、渲染出云的流动,非常好地表现出江南景色,被人称为“米家山”。 南宋———水色空濛 意 境 横卷(长卷) 中国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情 中国山水画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山 华不注山 情 中国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这张画用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什么季节 这件作品得到哪些人的收藏? 古希天子 乾隆鉴赏 情 中国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情 中国山水画 黄公望在富春江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他把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似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情 中国山水画 披麻皴 江南河流很多,地势比较平缓,没有坚硬的石块,为了表现平缓的土坡,运用了“披麻皴”。披麻皴笔划如散麻下披,后人因其形似故名。 披麻皴 情 中国山水画 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云游,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可以看出南方的风貌,画面大片空白的出现,可能是水、山之间的雾、天空等。 情 中国山水画 长卷,是时间延续的过程,右手的卷,左手的放的关系,使每一段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