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58653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31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 cover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环节 师 生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个魔术,这是一块神奇的手帕,你发现它的神奇了吗?我先将它放到水中润湿,然后点燃酒精灯灼烧湿漉漉的手帕,你猜手帕能燃烧吗?会烧坏吗?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进行“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手帕燃烧了吗?烧坏了吗?这就是这块手帕的神奇之处。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好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你就能揭晓秘密了。(板书:燃烧和灭火) 回答预设:没有回答预设:“1不燃烧,烧不坏”或“燃烧,烧坏了”回答预设:没有(回答预设:想)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燃烧的事例。接下来我们回顾几个燃烧事例。镁条燃烧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板书: 这些燃烧事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所以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回答预设: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回答预设:放热,发光,有新物质生成回答预设:化学变化 由事例总结规律,使学生理解燃烧概念的要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环节三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那么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发生燃烧产生呢?请同学们作出合理猜想。处理:说说猜想依据处理:柴等能燃烧的物质统称燃料,他们都具有可燃性,化学中把有可燃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所以该同学的猜想可以概括为有可燃物。处理:首先了解一下物质的点燃方式可见点燃通常是用燃烧的物质去引燃,燃烧是放热的,所以点燃就是加热使可燃物的?升高了。该同学的猜想可以说成达到一定的温度。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请同学们看一下拓展视野2.认识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并完成思考题. 回答预设:有氧气有柴等物质 都需要点燃完成随堂练拓展视野1.温度⑴为什么火柴能引燃纸张而不能点燃煤?⑵不同的物质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 ,无法改变。 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做出假设的能力拓展视野让学生认识着火点,为探究三得出正确结论做铺垫 环节四探究活动一探究是否需要氧气 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验结果来回答吧。请同学们拿出实验卡完成探究活动一。好了,哪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的方案?处理:是立即熄灭吗?为什么会慢慢熄灭呢?其它组也一样吗?哪组说一下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回答预设:点燃蜡烛,将烧杯罩在蜡烛上,观察现象回答预设:熄灭,氧气越来越少,直到没氧气后熄灭)燃烧需要氧气 通过探究活动突出重点简单探究一气呵成,培养学生设计、进行实验的能力 环节五探究活动二探究是否需要氧气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探究活动二。南行哪组说一下实验现象?有不同的吗?南行哪组说一下实验结论?同意吗?北行哪组说一下实验现象?有不同的吗?北行哪组说一下实验结论?同意吗?同学们的这一猜想也是正确的。 回答预设: 蘸有酒精的玻璃棒燃烧,蘸有清水的玻璃棒不燃烧。燃烧需要氧气蘸有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有清水的棉球不燃烧。燃烧需要氧气 通过探究实验突出重点观察 总结能力培养 环节六探究活动三探究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 最后一个猜想正确吗?请同学们完成探究3.的实验方案并记录现象。北行哪个小组说一下实验现象?有不一样的吗?同时将小木条和小纸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