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79713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四上4.4《乘法结合律》(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34609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乘法结合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时《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课题 乘法结合律 单元 四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时运算律,《乘法结合律》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教材关于乘法结合律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加法结合律的呈现方式是一致的,其实也和本单元其他几节有关运算律的内容安排类似,都是按观察算式--仿照算式--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结构模式编排的。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第二个是让学生举出事例解释发现的运算律;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所发现的乘法结合律;第四个问题是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算。它是在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本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与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进行简便计算。2.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按观察算式--仿照算式--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结构模式编排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定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感受探索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乘法运算定律的价值所在。 重点 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及运用规律,能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描述,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进行简便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课件出示练习题:小 猫 钓 鱼。2、算一算 填一填。5×2=( )25×4=( )125×8=( )625×16=( )教师谈话:这几个计算结果要记住呦!为什么要记住这几个计算结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独立完成,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20分钟) 课件出示:观察下面的式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相同点:两个算式的数字 相同;结果相同。2)不同点: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3、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7×4)×25 7×(4×25)= 28×25 = 7×100= 700 = 700 (7×4)×25=7×(4×25)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5、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2×4)×3 表示:这个大长方体中包含多少个小长方体。2×(4×3 ) 表示:这个大长方体中包含多少个小长方体。2)((2×24)×6 表示:两箱一共多少元。 2×(24×6) 表示:两箱一共多少元。6、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的发现的规律吗? 教师总结:(a×b)×c=a×(b×a) 谈话: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7、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125×9×8=( )提示:先观察算式中运算符号和数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8、说一说: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可以让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1、学生认真观察。2、指名说一说。3、学生独立完成。4、小组讨论,展示汇报。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汇报。6、学生独立完成。7、学生独立完成。8、指名说一说。 1、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2、通过说一说,题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