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99403

人教版必修三4《蜀道难》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35018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必修,蜀道难,课件,20张,PPT
    (课件网) 蜀道难 李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 通过诵读,感受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 二、通过分析第二、三自然段的意象、语言, 体会蜀道之难。 朗读并思考第二段,诗人如何写“难”? 叹险 朗读并思考第三段,诗人如何写“难”? 叹乱 一唱三叹: 一叹蜀道之高 二叹蜀道之险 三叹蜀地之乱 思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开篇,带出全 诗的第一声长叹,既而借神话传说对秦、蜀两地难以往来表示感 叹,也是为全诗定下了雄放基调; 第二次感叹,借用想像、夸张等艺术手法抒发蜀道高危后的情 感,诗歌的感情往前推了一大步; 第三次感叹,说完蜀道险要后的长叹,是诗作收尾之叹,也是 诗人发自心灵最深处的一声慨叹;与开篇之叹相呼相应,让人回味 不已。 蜀道难 张文琮 蜀道驾绝岭,栈道接危恋 揽轡赌长息,方知斯路难 李白的蜀道难与此有何不同? 奇特的想象、恣肆的夸张 变换的语言、强烈的感情 “笔势纵横,如虬飞动。起雷霆于指古之间。” 沈德潜 艺术手法 想象、夸张; 句式:语言灵活、参差错落; 音韵:反复、一唱三叹 情感 时空纵横 小结 诗歌以蜀道之“难为核心,按照 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 处山水特点来描写。展示蜀道之难,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微愁。(课件网) 蜀道难 李白 (第一课时)人 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曾国藩 学习目标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风格; 扫清字词的障碍,来品读诗歌,体会想 夸张的艺术特色。 市 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诗人如何写蜀道之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畫 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年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 又合称“大李杜”。 太白 诗仙 唐 李杜 青莲居士 诗圣 即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蜀道难· 李白·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 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 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 原 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 翻 膺坐长叹。 正 噫吁嚱( )鱼凫( ) 正字 秦塞( 石栈( 猿猱( ) 萦岩峦( ) 扪参( ) 抚膺() 巉岩( ) 飞湍() 喧豗 ( 砯崖( 万壑() 峥嵘( 崔嵬( ) 吮血()主 咨嗟( 解题:《蜀道难》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锌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 道之难。本篇诗人沿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 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雄奇险峻的山川景色。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 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 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 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 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难 二读:读懂诗意 欧阳修诗云:“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 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 生云烟。 蜀道到底有何难? 读第一段,找出描写“难”的诗句,指 出诗人怎样把抽象的“难”展现。 不与秦塞通人烟 1、点染神话色彩, 鸟道 引人入胜 蜀道来历 地崩山摧壮士死 2、开辟蜀道的艰难 侧面写高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 虚实结合 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