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36669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3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3166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制取,PPT,17张,3课件,氧气
  • cover
(课件网)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原理。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验满方法。 1、药品: 实验室常用分解 、 加热 和 或 加热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思考: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 为什么要常加少量的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氯酸钾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二氧化锰 注意: 1.“改变”(指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催化剂可反复使用),也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3.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并且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氯酸钾分解中也可用氧化铜、氧化铁和红砖粉末做催化剂)。 “一变三不变” 2.原理: 2 、反应原理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KClO 3 KCl + O 2 MnO 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H2O2 H2O + O2 MnO 2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气制取装置的选择 发 生 装 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4.操作步骤: (2)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装药品(如果是高锰酸钾则在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4)定: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1)连:连接好仪器。 (5)点:加热(先预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 (6)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7)离:收集完毕先把导气管从水中撤离 (8)熄: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炸裂试管。) 1、连 5、点 2、查 6、收 3、装 7、离 4、定 8、熄 (连茶庄定点收利息) 步骤总结为 4、检验及验满: 验是不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不满: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满了。(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 A、发生装置 (1)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导气管略出胶塞.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需堵一团棉花; 若用氯酸钾制氧气,不能混入易燃的杂质 B.收集装置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 (6)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停止加热? 5、实验室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便于气体导出) (防止高锰酸钾粉尘随氧气进入导管而使导管堵塞) (防止引起爆炸) (目的排尽装置内空气)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随堂检测 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有以下操作: 1、撤去酒精灯;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里; 4、点燃酒精灯,给装有药品的试管加热; 5、收集气体;6、撤出伸入水槽中的导气管; 7、向试管里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2734561 B 7234516 C 2734516 D 2743561 1.29 0.72 1.98 2.86 0.09 0.77 标况下密度 A B C 气 体 空气 甲 乙 丙 丁 戊 (克 / 升) 溶解性 极难溶 能溶 易溶 难溶 极易溶 ① 收集甲气体的装置是 (填编号) ②收集丙气体的装置是 ③只能用 C 装置收集的气体是 A C B 丁 2、 3.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4.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