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过秦论 一、实词 1.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_____ ②约从离衡:_____ ③威振四海:_____ ④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 ⑤赢粮而景从:_____ ⑥百有余年矣:_____ 点拨 ①“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②“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③“振”通“震”,震慑。④“———通“崛”,突出,突起。⑤“景”通“影”,影子。⑥“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①制 ②亡 ③利 ④固 ⑤遗 点拨 ①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②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灭亡/通“无”,没有。③好处/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④险固,代指险固的地势/巩固/固执、顽固/本来。⑤丢、丢失/遗失之物/遗留下来的/读wèi, 给予。 3.古今异义 ①流血漂橹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③九国之师。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④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⑤赢粮而景从。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点拨 ①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工具。②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③古义:军队。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④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⑤古义:担负,背负。今义:常用义为“胜、获得”。⑥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4.词类活用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____ ②天下云集响应:_____ ③赢粮而景之:_____ ④内立法度:_____ ⑤南取汉中:_____ ⑥尊贤而重士:_____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 ⑧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 ⑨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 ⑩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 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 会盟而谋弱秦:_____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____ 点拨 ①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样。②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③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景:像影子那样。④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方向。内:对内。⑤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南:向南。⑥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作动词。小:变小。弱:变弱。⑧动词的使动用法。斗:使……相斗。⑨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灭亡。⑩动词的使动用法。却: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朝:使……朝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弱:使……变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愚:使……愚蠢。 二、虚词 1.以 2.因 点拨 1.连词,来/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用。2.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介词,由于。 三、句式 1.铸以为金人十二:_____ 2.身死人手:_____ 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_____ 4.为天下笑者:_____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 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____ 点拨 1.“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2.“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3.无标志的被动句。困,被困住,被围住。4.用“为”表示被动。5.宾语前置句。6.用“……也”表判断。 四、名句积累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