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七年级 语文学科 课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周次 课时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 2.了解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理解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 2.了解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及双边活动 【课文导入】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2.背景透视三、预习反馈1.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2.文言文知识积累。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1.诗歌中有哪些意象?导思2.这首诗表达怎样的主题?(二)听读课文。 (三)翻译课文。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注释: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释: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精读品味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研读探究【难点探究】 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七、归纳总结1.课文结构2.课文主旨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想象丰富,寄情明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