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城市雕塑 课时:2课时 课型:手工制作 年级:三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三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关于雕塑的起源,认识城市雕塑传达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意,过程运用铅笔画创意稿。2.学会选用各种纸,采用纸工的基本方法进行接插组合制作有创意的城市雕塑模型。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讲解中,认识城市雕塑的特点,认识创意模型的制作过程,并用类似的创意方法来完成创意稿。学习利用纸材按照自己设计的创意稿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著名城市雕塑作品,初步理解当代城市的文化特色,感受人类对于自身文明的认知,以及具象和抽象表现方法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创意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尝试创意的基本方法,设计创意稿制作雕塑模型。 教学难点:创意的启发和运用,城市雕塑模型的大小组合变化。 教学准备: 学具:铅笔、彩色卡纸、双面胶、刻刀、剪刀、尺、画纸等 教具:课件、大师作品图例、学生优秀作品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1.为纸质雕塑画一幅概念图,可以从日常元素或者自然元素例如风、火、水中寻找创意。 2.以纸材为主,运用折、卷、插等技法。制作一件城市雕塑纸模型。 拓展层面:能综合运用多样的材料,创意设计制作具有高低疏密组合变化的雕塑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介绍雕塑的起源: 1.从人类信仰宗教的历史发展来揭示雕塑的起源。 2.人类对于雕塑的情结使得雕塑一直以一种精神象征存在。 3.揭示“城市雕塑”的意义。 二、体验与发现: 1.出示第一组图片,欣赏、交流感受。 教师介绍:世界著名的城市雕塑,自由女神像、打结手枪。 2.展示上海城市雕塑图片,请学生欣赏与感受。 教师介绍:上海的有名城市雕塑:陈毅市长像、日晷。 3.思考:什么是具象,什么是抽象。 小组讨论、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具象与抽象的概念。 三、欣赏与练习: 1.介绍创意的概念。举例说明。 2.展示图片: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元素入手,继而逐步完成创意稿。 3.展示创意稿的最终效果。 4.学习教材,从乐器“竽”入手,把图形概念化并把概念具体化,从创意稿到最后完成模型。 5.教师示范,提示要点: 创意的原点 > 从原点展开想象 > 把想象具体化和形状化 > 完成作品 6.提出作业要求:为纸质雕塑画一幅概念图,可以从日常元素或者自然元素例如风、火、水中寻找创意。欣赏他人优秀作品。 7.学生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业,挑选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2.教师简评 (1)创意的出发点。 (2)形状的运用。 (3)能综合运用想象力变现画面。 (4)创意稿的表现是否形象、生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 1.点评优秀的的创意稿,分享同学们的创意成果。 2.请小作者说说自己的设计想法,想要表现的内容。 二、选材与表现 1. 讨论开始制作的第一步:选择纸张。 2.观看课件了解基本的制作方法:剪、折、卷、贴、插、组装。 3.老师示范几种组合各种形体最合适的接插方法。 4.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 三、体验制作 1.明确作业要求 2.学生开始制作。老师巡视给予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四、作品展示交流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主题进行分类展示。 2.同学间互评。 评价标准:作品制作的完整性、巧妙的创意构思、材料的合理运用。 五、拓展小结 1.各国的优秀的城市雕塑 2.用综合材料创意制作的城市雕塑模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