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497771

9.1 静电现象 电荷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1-1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4532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静电,现象,电荷,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高中物理 必修三 第九章 静电场 静电现象 电荷 一、静电现象 大气放电 人工引电 一、静电现象 除了雷电这种自然界的静电现象外,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静电现象。 在空气干燥的秋冬夜晚,当你脱去化纤毛衣时,往往会听到放电的声音,同时还会看到有明亮的火花在毛衣上跳跃。 冬天触碰金属把手时,有时会被“麻”一下,很不舒服 二、电荷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 - + - +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二、电荷 富兰克林 (1706-1790) 美国科学家和政治家,175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在雨中进行“风筝实验“,证明闪电和摩擦起电的电是相同的。他还创造了用“正电”和“负电”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电的方法。 二、电荷 负电荷使人愉快 当水滴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摩擦,水与空气的分界面上可能存在电荷。 实验证明,水在飞溅时,悬浮在空气中的较大水滴带正电,而较小的水滴带负电荷,由于大水滴沉降得比小水滴快,空气中就留下了许多带负电的小水滴。 实验证明,带有负电荷微粒的空气将使人愉快。 二、电荷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以下假设A球带电,电性未知) 若B球带相反电荷,会相互吸引 若B球不带电,但是属于轻小物体,也会互相吸引。 A、B球一定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专门被带点物体吸引的理想模型 毛皮 橡胶棒 摩擦起电毛皮橡胶棒 1、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失电子———带正电 得电子———带负电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金属杆 金属球 金属箔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接触起电: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而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上.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先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然后剩下的电荷量再进行电荷的重新分配;如果两带电体完全相同,则剩下的电荷平均分配。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Q -Q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验电器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下面将要看到的现象。 解释:带正电荷的物体靠近金属球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就被吸引过来,球上出现多余的负电荷,验电器指针上则带有正电荷,使指针偏转。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感应起电: 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微观解释: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绝缘体因为电荷移动不自由,因此不会感应起电。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手摇感应起电机 超高压电源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超高压电源 四、电荷 电荷量: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或电量。 (1)符号:用“Q ,q”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3)正电荷的电量用正值表示 负电荷的电量用负值表示 五、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 物理学中往往把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物理过程,系统内电荷总量保持不变。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其他部分,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它是物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