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09068

第二章 问题研究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自主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760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章,答案,学案,自主,之路,世界瓷都
  • cover
( 自主学编号 20115 ) (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 问题研究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热点缘由]  千百年来,我国景德镇的陶瓷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绵延和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瓷土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提升,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景德镇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瓷业发展历史,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条件及其变化,并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知识迁移来探究景德镇的转型发展道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活动目标] 1.查阅相关材料,了解景德镇瓷业发展的条件及衰退的原因。 2.联系实际,结合材料,理解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的挑战。 3.结合图文材料,总结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衰退的原因及转型策略。 [活动步骤] 自学参考 1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2.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的条件 (1)拥有丰富的优质瓷土矿。(2)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水运便利。 (3)临近江南地区。(4)制瓷工艺精湛。(5)宋朝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 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P37页资料一:因瓷而兴 依据资料说出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 阅读教材P38页资料二:土尽而衰 1:说出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2:推测景德镇瓷业生产可能带来的问题 阅读教材P38页资料三:机遇与挑战 1:景德镇为什么重点发展艺术陶瓷? 2: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标检测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4~6题。 4.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 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5.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C.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6.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 ②可增强风电储能  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 ④可解决“弃风”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不是景德镇成为“瓷都”的条件的是(  ) A.拥有丰富的优质瓷土矿   B.制瓷工艺精湛C.水运便利 D.当地经济发达 8下列景德镇的转型策略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