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11823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5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课题,教案,2课时,溶解度,第二
  • cover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通过活动探究建立溶解度概念并用其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3、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三、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 本课题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述: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请大家结合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问:食盐与KN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哪个大哪个小。 自学提示:讨论 :(1)为什么要求温度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溶剂量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学生:(议论纷纷) 讨论并回答: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必须对下列四个量作出规定:温度、溶剂的量、是否饱和、溶质的量的单位。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溶解性的大小需要什么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定量、定饱和状态三个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 设问: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页,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大声朗读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练习,相信你会做! (练习见课件)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认真阅读教材并总结: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投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分组讨论并归纳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 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 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获得溶解度曲线中涉及的点、线、面的信息 巩固练习(投影)规律小结: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请一些同学动手做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提问: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两个同学上台做实验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并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 教师小结: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