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23635

14 《背影》第2课时课件(共27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312064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7张,同步,学案,教案,PPT,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背 影 核心素养: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找准线索,理清脉络,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难点) 3.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我”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 ①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觉得他“迂”; ③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 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 2.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惜别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 明确:“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 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 4.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你如何理解? 明确: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还是“自己送我去”。父亲犹豫拖沓的原因: 其一是父亲对儿子深厚的感情; 其二是父亲爱子之情的表露方式是间接的、含蓄的、滞涩的。 父亲既不放心儿子,想与儿子多待一会儿,又放不下“言出如山”的父亲的架子,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与龃龉,所以从“说定不送”到“决定还是自己送”的转变才那样充满踌躇与犹豫。 5.文章为何用《背影》做标题?用《父爱》《父亲》《浦口送别》等好不好? 明确:①“背影”可以集中、强烈地表现父爱,它是精彩的瞬间,形象的定格。 ②“背影”这个视角很新颖,引人想象其正面形象,开拓想象空间,并且激起情感的激荡。 ③“背影”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认识,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④“背影”是全文的一个线索,将作者的情绪和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二、语言赏析 1.本文语言朴素而又典雅,简洁而又细致,试着找几处赏析。 ①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明确:“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浅显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气氛、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气氛。 ②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明确:采用细节描写,将父亲操劳忙碌、对儿子关怀备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座椅”,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 ③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明确:作者使用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画出父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