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39710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砖石上的雕刻(教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7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砖石,雕刻
  • cover
第二课 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材分析 我国的石雕艺术最晚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诸如良渚文化时期雕刻精美的玉器、石器等都是早期石刻的代表。砖在我国的使用也很早,陕西省蓝田地区仰韶文化地层出土的素面古砖,被称之为“华夏第一砖”,但是砖上雕塑纹饰的时间应该比石雕还要晚很多年,已知较早的模印纹饰的古砖实物多见于战国时代遗址。在我国,瓦的发展演变时间与砖的发展演变基本同步。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与砖石雕刻相关的知识,并而认识雕刻的种类,并在泥板上完成一件浮雕作品。教材展示了一组不同时代有雕饰的砖(瓦)石浮雕作品图片,帮助学生对砖石上的雕刻艺术建立起初步的认知。砖雕是在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纹饰的工艺,主要用于房屋、佛塔、墓室、路桥、水井等建筑的装饰、砖雕可分为烧制前湿坯雕刻、烧制前干坯雕刻、一次性模范纹饰、烧制后的成品砖上雕刻几类。石雕用材大致可分为硬石(通常有砂岩、麻石、青石、翡翠、水晶等)和软石(通常有大理石、汉白玉、岫玉、叶腊石、滑石等)。石雕比砖雕的使用更为广泛,除了用于房屋、佛塔、墓室、路桥、水井等建筑的装饰以外,还有大量使用于居家器物、首饰文玩、造像艺术等。 教材上展示的砖、瓦、石雕刻的作品题材涉及面较为广泛,既有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也有表现吉祥图案的,还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品,感受作品的美感,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探究砖石雕刻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在砖石上雕刻的兴趣。 教材中设置的作业为生坯泥板浮雕作品,交代了生坯泥板浮雕的基本操作步骤,并提示学生在图案设计中要关注点、线、面的构成关系,把浮雕作品的美感表达得更为丰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该步骤图,适时、适度地示范,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演示视频,为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通过构思巧妙、富有童趣的四幅同龄人创作的生坯泥板浮雕作品图片的欣赏,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接受能力比低年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泥塑圆雕表达上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对浮雕还不太熟悉,本节课的泥板浮雕作业对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稍大。教学中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尝试,结合图片的欣赏,并借助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会对砖(瓦)石雕刻种类能够大致分类,激起学生对学习泥板浮雕的兴趣,初步掌握浮雕技术。因为学生个性、所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差异性较大,所以在审美感悟和作业创作等过程中均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工艺特点及雕刻方法,基本掌握雕刻分类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浮雕作品的欣赏感受,学习减地法制作泥板浮雕,提高立体造型的表现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艺术价值,感受祖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砖石上雕刻的文化历史,学会判断不同的雕刻类别,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操作步骤。 难点:准确把握泥板浮雕的工艺要领。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砖(瓦)石雕刻作品图片若干(有条件的最好用实物教具),砖(瓦)石雕刻作品短视频若干,陶泥、泥塑工具和课件。 学具:陶泥或替代陶泥的材料(比如彩泥、面塑等),泥工板或替代泥工板的工具(塑料板、铅画纸、报纸等),课前了解的相关砖(瓦)雕、石雕知识(最好能多观察一些实物)。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出示图片(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出土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图片、陕西省蓝田地区出土仰韶文化古砖、湖州市安吉县出土战国几何纹古砖、湖州市安吉县出土战国几何纹板瓦)并简述:我国的石雕艺术最晚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诸如良渚文化时期雕刻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