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48134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92965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烛之,武退秦,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 通史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积累文学常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左传》简介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如《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左传》突出特点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官名,使者)辞令。 《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除了《左传》外,《公羊传》(战国齐公羊高)《谷梁传》(《穀梁传》)(战国鲁谷梁赤)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 解题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分封地)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分封地)名为氏。“佚地,名叫武的人。”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姓氏 姓:是母系氏族的族号,一个母系氏族部落的图腾,暗示了先民曾经历过母权社会。 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妫[guī]、姒(sì)、嬴、妘yún、姞[jí] 氏:从姓下面派生出来的,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越来越多,一个部族的原住地住不下了,只能分开去,一个部族分成若干个分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会保留部族的姓以外,往往还以出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官职等等作为自己的一个称号。 烛之武退秦师 为何要退秦师? 如何退秦师? 结果如何? 烛之武为何要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秦晋围郑 国势危急 无理于晋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过郑,郑文公弗礼。郑叔瞻谏其君曰:“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且又同姓。郑之出自厉王,而晋之出自武王。”郑君曰:“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叔瞻曰:“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後为国患。”郑君不听。 贰于楚也 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晋文公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页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这样的驻军方式 为烛之武离间分化工作提供可能 函陵汜南均属郑国领土,现已被秦晋占领 说明秦晋联军来势凶猛,进展迅速 秦晋联军分别从两个方面包围郑国 暗示郑国危在旦夕 联合行动,两国大军却不驻扎在一起 暗示秦晋两国貌合神离 1 2 3 4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晋文公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只是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吗 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争夺霸主地位经常兵戎相见,但又彼此通婚联姻。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秦穆公把女儿文赢嫁给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晋文公)。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