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5838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34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取的
  • cover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方法; (2)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单孔和双孔)、集气瓶、玻璃片、长颈漏斗、试管、水槽、酒精灯。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那些 可用屏幕所示的哪种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回忆、思考、回答 承上启下,不仅能够复习旧知识,还为学习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新知识作铺垫。 情景引入 以汽水引出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怎么证明?汽水也叫碳酸型饮料说明什么问题?振荡后打开会有什么现象?打开后放置一天后再喝,有什么变化? 观察、分析、推断。根据现象分析本质。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基于变化的观点认识物质。 学习新知 要想制得二氧化碳,反应物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根据是什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大理石或石灰水和稀盐酸属于哪类物质? 倾听、思考、记录。 从元素、物质、条件、现象等多个角度认识、理解和分析。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物质。 交流合作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请同学选择合适的仪器组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师事先将仪器图片打印为A4纸,做成卡片,请同学代表用卡片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然后请同学讨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 选择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收集装置。小组代表成果展示。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并选出最佳的装置。 创设实验,了解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方法,使学生理解最佳实验方案的产生过程。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选择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该考虑的因素。 对比、归纳、总结。 改教材中的直接给出结论为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对比得出结论,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迁移应用 见PPT 思考、回答。 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进行合理演绎,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思维拓展 见PPT 洗气瓶的使用。(变形的排空气装置和排水装置)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探究延伸 药品的选择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给出总结。指导两名同学完成对比实验,大理石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同时增加每吨大理石和碳酸钠的价格。 写成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巩固落实 见学案 思考、完成。 建构而来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需要及时的练习和应用,才会牢固,才能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