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09176

12《词四首》第1课时课件(共49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64622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教案,PPT,49张,课件,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词四首 核心素养: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渔家傲·秋思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预习交流 1.了解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2.词的派别。 (1)婉约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的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首。《渔家傲 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4.写作背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三、读词明意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解释词意。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四、合作探究 1.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上片:写边塞秋景。 下片:抒发爱国与思乡之情。 2.找一找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了怎样的气氛?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