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4.1 牛顿第一定律》2022年同步练习卷(1)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72分) 1.(6分)年月日时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太空授课开始之前,央视直播间的主持人向各个分课堂的同学们提了问题,其中一个提问是:航天员在舱外机械臂上,一手拿小钢球,一手拿羽毛,双手用同样的力作用相同的一小段时间后,向同一方向扔出,预定目标为扔出正前方的两米处,谁先抵达?对此,你的理解是 A. 小钢球先到达,因为小钢球的惯性比羽毛大 B. 羽毛先到达,因为离开手之后羽毛的速度大 C. 不能到达,因为在舱外小钢球和羽毛没有惯性 D. 同时到达,因为没有阻力影响,轻、重物体运动一样快 2.(6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 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C.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D.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6分)一列以速度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点运动到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A.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4.(6分)汉代著作《尚书纬考灵曜》中所论述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对应于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是 A. 物体具有惯性 B. 物体运动具有相对性 C. 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6分)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快越难以停下,所以物体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B.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改变越快,所以加速度越大惯性越小 C.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则物体可能不受外力 D. 如果物体不受外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改変 6.(6分)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物体受力作用一定会运动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6分)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 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拐弯时人会往外甩,而汽车匀速前进时,车上的人感觉平衡,说明突然减速和转弯时有惯性,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C. 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运动的火车上,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后,发现落回原处,这是因为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向后偏些,但因时间太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 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 8.(6分)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在固定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使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均匀加速的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9.(6分)年月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能源电动飞机锐翔在沈阳试飞成功,时速达到公里,航程达到公里,标志着我国航空产业和技术创新“大小齐飞、油电并进”的全面发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速公里”指的是平均速度 B. “航程公里”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