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27370

2.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学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29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散文诗,二首,金色,学案
  • cover
2.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相结合,把握诗文基调。    体验人间真挚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美读成诵,领悟诗歌抒发的挚爱亲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有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三、导读理解 1.本文以“假如……”开篇,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明确:以“假如……”开篇,表明全文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 把孩子想象成美丽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同时也为下文的想象做铺垫。 2.品读第2段,本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明确: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哪三次嬉戏 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次嬉戏:在母亲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发出香气,让母亲嗅花香。 第二次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着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听。 这三次嬉戏都是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与依恋。 4.怎样理解母亲对孩子的嗔怪 明确: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担忧,一旦见了便又惊又喜。“坏孩子”是母亲对孩子的嗔怪,这里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贬义词褒用,这嗔怪中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5.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实情 明确: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不告诉母亲实情。 整体感知 1、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分组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 ——— (4)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1)出示两组母子间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2)《秘密》 妈妈说我捡来的 我笑了笑 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 ———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 爸爸姓万 哥哥姓万 我也姓万 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 不说你也明白 嘘!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2.写作练习 假如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的神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那么你想变成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