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36675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多媒体教学 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521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2-2023,第一,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5课,单元,教学
  • cover
(课件网)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不忘国耻,增强爱国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观点,培养爱国责任感。 2.速读课文,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评论的内容,理解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问答导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本文是一篇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呢?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 导向正确,就事论事, 新闻性强,有的放矢, 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字音识记 宝鼎( ) 国殇( ) 初衷( ) 杀戮( ) 悼念( ) 篡改( ) 抵赖( ) 颠倒( ) 妄图( ) 辱没( ) 警惕( ) 呓语( ) 遁形( ) 抢劫( ) 矢志( ) 铭记( ) 缅怀( ) 彰显( ) 磅礴( )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 dǐnɡ lù zhōnɡ dào cuàn lài diān mò tì yì dùn mínɡ shǐ shānɡ wànɡ jié miǎn zhānɡ pánɡbó huán kuì 字音、字形易错。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最初的心愿。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丑态百出:各种各样的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词语集注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彰显:鲜明地显示。 体会感情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模仿播音员播报这篇新闻稿,在模仿播报过程中体会文章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第1段开头部分适合使用庄重的语气,背景内容适合低沉的陈述语气。 第2段应表达出肯定赏识的语气或情感。 第3段应充满愤慨。 第4、5段根据语意用或平稳、或昂扬、或激愤的陈述语气。末段应使用坚定的语气读。 课文研讨 读课文第1段,说说中国政府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意义。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阅读课文第2段,说说文中列举许多国际范围内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坚守和平立场的新闻事件有什么作用。 列举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使得文章对人类良知的阐说与对世界和平的呼吁更加水到渠成。 第3段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掩盖历史真相和挑战人类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的含义?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都是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