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第3课草原上 课 时 1 教学内容 读谱学唱《草原上》;学习“全音符” 内容分析 《草原上》选自湘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民族五声羽调式,四四拍子,一段体结构。曲调简单,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展现出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风光。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为学生建构节奏学习的知识体系,学习全音符,为后期的识谱学歌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授课班级的学生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课中对全音符的学习充实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对于歌唱、演奏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较好的开展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唱好歌曲,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2.通过体验蒙古族和布依族歌曲,感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1.在视唱《草原上》的歌谱学习中,巩固对音高、基础乐理知识的综合运用;2.通过模仿、探究、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读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每小节第一个音感知旋律的起伏,较好地视唱乐谱,感受旋律的连绵起伏;并能运用真实情感,甜美地演唱歌曲《草原上》;2.认识全音符,能模唱简单旋律,加强对音准、节奏的巩固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草原上》来感受蒙古歌曲的民族风格,听赏乌当区当地民歌增加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2.通过听、唱、奏掌握音乐知识:全音符。 教学过程 设计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音阶准备(伴随柯尔文手势轻声地演唱)。 准备上课 课堂导入 节奏体验1.复习已学节奏,运用已学节奏创编,进行模仿游戏;2.认识全音符,表现全音符3.导游全音符带大家去草原,引入课题《草原上》。 学习本课知识点:全音符。 新课教学 情感体验1.欣赏草原风光的视频 ,感受蒙古民族的生活场景;2.出示草原羊群、骏马、蒙古包的图片,找一找全音符可能会藏在哪里? 3.找到全音符所在的蒙古包,有节奏地称赞草原的美。旋律体验1.歌曲旋律感知:(1)教师范唱乐谱,找到全音符所藏的蒙古包;(2)结合柯尔文手势将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按全音符的时值演唱;(3)画出旋律图形谱,感知歌曲旋律线条的起伏。(4)根据图形谱,用“lu ”模唱旋律。2.学唱乐谱 (1)师生接龙学唱歌谱(学生唱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教师接唱后面的音); (2)边画图形谱边随琴学唱歌谱(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第一乐句,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乐句); (3)去掉谱面标记和提示,跟琴视唱歌谱; (4)旋律填空,加强对旋律的记忆。唱歌体验1.加入歌词自学歌曲;2.初次尝试随琴完整演唱歌词;3.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音符时值、演唱方法、情感等);4.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5.带有情感地完整歌曲《草原上》;乐器体验1.在那达慕大会上,为歌曲添加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1)介绍碰铃的演奏方式:X — — — | X — — — || (2)介绍铃鼓的演奏方式:X X X — | X X X — ||2.合作表现歌曲。3.体会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点。拓展了解乌当区当地的民族音乐形式———布依山歌;演唱形式———音乐风格———创作元素2.教师演唱布依山歌《好花红》片段,初步了解乐曲特点;3.欣赏乌当区新堡地区“三月三”文化节红的布依山歌选段。 感受蒙古族的文化;加强对全音符的理解,增加对歌词的体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连绵起伏和舒展、悠扬。学唱歌曲,体会蒙古族歌曲的魅力。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印象。 感知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