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79580

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

日期:2024-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40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
  • cover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了解古诗大意。 2.想象画面和语言,情感朗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3.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微课和补充资料,感受李广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良将、对和平的期盼,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1、整体导入,明确主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诗题《古诗三首》,齐读。 2.引发思考: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课件出示诗题),想一想,编者为什么把这三首古诗选编在同一课里? 3.引导发现共同点:(聚焦内容:战争;聚焦主题“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4.出示单元导语页“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引导学生初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过渡:是啊!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领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昌龄的《出塞》。 二、紧扣诗题,了解“边塞诗 1.齐读诗题,引导思考:“塞”是个多音字,你们为什么念“塞”(塞—边塞,边疆)字的读音往往和意思有关,当他解释为“边塞”时就念做“塞”。 2.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诗,说说本诗中的边塞在哪里———阴山,(地图上指出阴山的位置,了解阴山在中部,中国古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3.了解古代一些常见的边塞:中国边疆辽阔,有许多边塞需要将士们镇守,预防外族进犯。很多古诗中都有所提及。(生读诗,师简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抵御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边关。 少妇城南空北望,征人蓟北回首望。———蓟北雄关,河北省北部,用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似阻。———雁门关位于山西省,被称为长城第一关。 4.了解边塞诗:边塞多,边塞诗也多,还涌现了一批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因为他们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出塞》就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诗的地位特别高,是边塞诗的代表,被称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三、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师:这首诗为何能成为压卷之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古诗朗读三境界。第一:读,即读准读通。通过预习,已经能把这首古诗字音读准、诗句读顺的同学请举手?(检查朗读,随机正音。预设:“秦”是前鼻音,“教”第四声,指名问问学生是怎么判断读音的)。 2.古诗朗读第二境界:吟,即读出韵味,关键是掌握好节奏和气息,做到字断气不断。古诗一般有“五言”和“七言”,同学们,按照以往的经验,你觉得七言的一般停顿规律是(223),根据停顿线,自己练一练。 3.展示朗读,评议。 4.全班齐读。 四、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1.过渡:古诗朗读第三境界:诵,即读出情感。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可不容易。不仅要理解古诗,还要进入诗境,真正体悟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理解古诗诗意。 (1)回顾学习古诗意思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观察图片等。 (2)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1.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意。2.小组合作,交流古诗的意思。 3.反馈交流 指名说古诗大意。(重点结合课堂作业班第2题第1小题,理解“度”的意 思。) 五、品味古诗,感悟诗情 (一)品味前两句,感悟战争的残酷。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了解了古诗的大意,很不错。但古诗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大意,古诗是需要品的,细细地品,入情入境地品。我们先来品诗的前两句。 2.秦时明月汉时关(出示时间轴)———秦朝时开始修筑长城,汉朝初期时长城修筑完成,自从秦汉以来,明月就开始照耀着边关,那么到王昌龄时期的唐朝呢?(生:明月依旧照耀着边关) 3.感受意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