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89603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三)(含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531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特训卷,阅读,文阅读,编版,现代,期中
  • cover
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亭亭亭 ①西湖,能看到许多玲瑰别致的亭子,且每个亭子都有一个可人的名字。 ②沿着湖中的石径迤逦行走,迎面又是一个妩媚小亭,举目寻其苦名,竟唤作“亭亭亭”!心中好生诧异———三字相叠,哪颗灵慧之心竟生出这等奇思想!再看那三个汉字,居然一字一体,清秀伴着狂放沉稳携着张扬。不由让人看得发起痴来。心中自问:“亭亭亭”底作何释呢? ③试着作答:大概前两字为形客词,意为姿态美好:后一字为名词,即“亭子”。合起来应该是“好一个亭亭玉立的小亭子”! ④沉送在自己的解释中,忽听导游小姐说:“我们面前的这个亭子叫“亭亭亭。您也许会问,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那就社我来告诉您———大家看,第一个“亭”字,笔墨沉静舒缓,意思是,请你不要再步履匆匆,暂时“停”下来,第二个“亭”字清雅不俗,仿佛“娉婷”的女子,亭亭王立,是一个神的东方女孩:第三个“亭”字凌空欲飞,充分展示这小亭的神韵。———喏、现在您明白了,这“亭亭亭”的前两个原来是通假字,第三个字才是本字。它们合起来的意思是: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这座娉婷美丽的亭子吧。” ⑤话音甫落,我和众多的游客便一道欢畅地笑起来,尽管我们知道那巧舌如簧的导游小姐的话中有着明显的演义和夸饰,但我们在情感上似乎甘愿被一个佳妙的阐释捉弄,在水光潋滟的西湖,做一回谬解的幸福的俘虏…… 1.短文提到哪两种关于“亭亭亭”的解读?用“ ”划出来。 2.下列说法,与导游小姐的介绍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前两个“亭”字是形容词,姿态美好 B.第一个“亭”痛“停”字,沉静舒缓 C.第二个“亭”通“婷”字,亭亭玉立 D.第三个“亭”展示了这座小亭的神韵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锥的打“×” (1)导游小姐关于“亭亭亭”的介绍,代表着建亭者和官方的解读。( ) (2)“亭亭亭”的建造者没有明确指出亭子名称的具体含义,反而留给了游客更大的想象与解读空间,增添了亭子的独特魅力。( ) 4.短文第四段导小用“第……第二……第三……”的句式来介绍“亭亭亭”名字的来历有什么好处? _____ 5.除了文中的两种解读,你还能怎样理解“亭亭亭”? _____ 6.展开想象,写写第②段中游客“看得发起痴来”的情景。(30字以上) 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打油,就经常到附近一个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的一生最(突出 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赞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那里闹灾荒,他因私自开仓救济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就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 财产),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7.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⑴后来中(zhōng zhòng)了进士 ⑵散(sǎn sàn)发 ⑶他身背(bēi bèi)一个长口袋 ⑷号(háo hào)称 8.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画上横线。 9.把文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