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09357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恰利利恰利苏少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0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七,单元
  • cover
恰利利恰利 教学内容 1、 唱:《恰利利恰利》 2、 奏:打击乐伴奏 3、 拓展:安格隆 教学目标 1、 充分感受勤劳、质朴、善良得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 通过演唱《恰利利恰利》及对印尼的了解对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有较深刻的感受。 3、 通过简单的二部合唱学会运用力度的变化处理、表现作品的协作能力有所提高。 4、 用打击乐器模仿安格隆的音响效果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柔媚、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选择打击乐器模仿安格隆音响效果并按节奏配合演奏。 教学分析 本节课所选的歌曲与劳动相关,情绪欢快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教学设计应把唱、走、动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参与为依托,以唱、奏、为载体,以审美为目标。 打击乐演奏乐器变化较快,第一批演奏的学生有示范作用,由老师挑选,以保证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琴律动)音乐问候 二、发声练习 1、发声 2、模唱 用啦模唱12 34 5—/ 32 35 6—/ 5555 6— / i 53 /1 35 /1 35 /i i/ 用小动物的叫声“呱”模唱 三、节奏训练、解决难点 1 X xx x x | x x x || 学生听老师打节奏并说出节奏名称 2 0 0 | xxxx x :|| x x x || X x x | x — :|| x x x || 请学生打出二声部的节奏后老师加入一声部节奏并请学生听出老师打的节奏说出节奏名称,学生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念、打节奏)。延伸:一声部仿佛是二声部模仿的感觉,老师唱5 5 6 | 6 —| 、 6 6 5 | 5 —|、学生在第二小节唱 5555 6 |和 6666 5 |。二声部旋律联系好后加上词“啦”练习。这样歌曲中的合唱部分难点就解决了 四、请学生边看上面节奏边听乐曲找出与节奏相同的乐句、 (1节奏出现八次、2节奏出现一次) 五、导入歌曲 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你们知道印度尼西亚还有一个名字吗?……对,因为印度尼西亚由一千多个岛屿组成,所以又被称为“千岛之国”。打开书,看图,印尼给你怎样的印象?印度尼西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印尼民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歌曲,并听出歌曲的情绪,以及它表现的什么内容。(欢快的舞蹈节奏) 六、听录音《恰利利恰利 》 要求:边听边感受情绪、划拍 (曲调明朗、有关生产劳动内容的、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 七、学唱歌曲 1、分析乐谱,了解节奏的重复,反复记号,二声部演唱。 2、学生自学歌谱(同桌) 2、解决难点:5———1音程大跳音准 3、学唱歌词(默唱、轻声唱、完美唱) 分二部:先齐唱部分、后合唱部分 要求:音准、咬字清楚、二声部和谐、声音美、完美地表现歌曲欢快、明朗的情绪。 八、拓展:介绍印尼古老的乐器—安格隆 1、介绍乐器形状、材质、演奏方法、音色等。 有500年历史,是印尼的传统乐器,过年过节总少不了它助兴。由于它是利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发音的。因为它是用手摇动的,所以也称摇竹。当演奏者摇动框架时,竹棍就与竹筒互相碰撞而发出“格隆、格隆”的声音。连续摇奏时音色颤动,华丽悦耳,宛如流动不息的潺潺溪水,十分动听。目前印尼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申请,把安格隆列为文化遗产,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2、想听听安格隆音乐吗(音乐欣赏) 3、用打击乐模仿安格隆的演奏: X — | X X X || 串铃 铃鼓 双响筒 响板 四人一组用打击乐表演,轮流四、五次,同时老师用小口琴演奏歌曲旋律 九、完美表现歌曲(唱、律动、打击乐伴奏) 教师带领学生载歌载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