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11379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2课时)

日期:2024-06-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252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小学,道德,法治,二年级,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6课 班级生活有规则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班级规则的含义,感受班级规则对于班级公共生活的意义,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2.道德修养:认识班级规则的重要性,知道遵守班级规则是热爱班集体的表现,也是文明的体现。 3.责任意识:感知个人行为与班级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初步树立班级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重点) 2.通过观察、对比,感知班级生活离不开规则,认识到班级规则是安全、有序参与班集体生活的重要保障。(难点) 3.体验班级规则的制订过程和要求,主动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 4.懂得作为班集体的一员,遵守规则是热爱班集体的表现,也是讲文明的体现,愿意处处遵守班级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寻找校园中的规则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人学到现在,我们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已经一年多了。仔细想想,在校园里有哪些行为要求。 2.学生交流:校园里的规则 预设1:教室里张贴着《中小学生守则》。 预设2:楼道里有一米线、小脚丫等标志。 预设3:阅览室有“静”的标牌。 3.追问 这些守则、提示牌和标志是在提醒我们什么? 预设1:楼道里的标志提醒我们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还要间隔一米。 预设2:阅览室里的标牌提示我们借阅图书时要保持安静。 预设3:教室里的《中小学生守则》告诉我们怎样做个文明的小学生,让我们养成好习惯。 4.小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生守则》中的条文和校园里的标志牌,提醒我们应该怎么做,哪些事禁止做,这些规矩都是校园里的规则。 二、放大镜中的班级生活 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有一面神奇的放大镜,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班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神奇的放大镜就会出现“笑了”或“生气了”的表情。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随着神奇的放大镜来看看班级生活中的现象。(板书:班级生活放大镜) 1.放大镜“笑了” 引导: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资料袋,里面装的是我们班同学在观察班级生活时收集到的一些行为表现的图片。请你细心观看图片,你会发现放大镜“笑了”的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和大家说说吧。 (1)分组交流。 小组学习交流要求: ①每组一个装有三张情境图片的资料袋。 ②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片,发现其中文明、守规则的现象,并把大家的发现用彩笔圈画出来。 ③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全班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的内容。 ①情境1:情境卡呈现“上课的时候大家遵守纪律的场景”。 预设:我发现,上课时同学们坐得特别直,听讲很专心,没有人随便说话。 提问:情境中,每个同学都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不随便说话,说明了什么? 预设:这说明大家都很守纪律,遵守班级规则。 小结:同学们,课堂纪律就是班级规则。图中这些同学在上课时人人遵守规则,才保障了课堂有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学习。(板书:有序) ②情境2:情境卡呈现“课间休息的时候校园中同学们各自有序活动的场景”。 预设1: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排队接水、喝水、上厕所。 预设2:大家一起做游戏的时候能够遵守校园安全规定。 提问:课间休息时为什么还要守规则? 预设:接水、上厕所和做游戏,每个人都按要求做,就不会你争我抢,也不会造成拥挤或受伤。 小结:同学们,课间无论是休息、喝水,还是做游戏,都遵守规则,不拥挤、不混乱,课间活动才能既有序又安全。(板书: 安全) ③情境3:情境卡呈现“校园里同学遇到老师的时候礼貌打招呼的场景”。 预设:我发现,同学们在校园里遇到老师都能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提问:为什么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 预设:见到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