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36996

《4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 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3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
  • cover
面与色的美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科学的色彩理论为前提的色彩基础课。学生对于色彩构成的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正是开启其学好本课知识的一把钥匙。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技能,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较活跃,自我探索意识较强烈,创造欲较强。但面与色是较为深奥的平面构成理论,包含的内容较多,要想在一节课全部涉及较难完成,只能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上,让学生去理解最基础的知识。 本课将理性的色彩构成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爱好升华到更科学、更广泛、更具普遍意义的色彩美的境界。课文首先通过展示蒙德里安的设计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点、线、面及色的构成与应用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然后通过“欣赏与探索”“表现与创造”“思考与评价”几个活动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及色彩的调和规律,由色彩而联想的色彩心理现象,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构成知识并加以实践,运用面与色的构成设计表达一定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及色彩的调和规律。 (2)能灵活运用色彩,自由表达情感。 (3)能设计一幅有主题的色彩构成知识。 2、过程与方法:(1)欣赏经典范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小组进行色彩构成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热爱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表达。 2、研究基本形和骨格的变化,学会制作重复构成。 三、教学难点: 能完全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在设计中。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色彩构成作品范图;上届学生优先作品。 六、作业要求: 1、用彩纸拼贴或绘画的形式练习色彩构成。 2、尝试将大师的色彩运用到不同的物品设计中。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观察比较,感知课题,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及图形重复组合图片,提问学生:这两张图片有何不同?图形进行组合后有何变化?导出“重复组合”的话题,板书课题:面与色的美感。 (二)、课堂发展: 1、让学生先用两分钟的时间去阅读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抢答。 提出问题:美术中的面是指什么?有几种形状?(请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长度和宽度,但不具有厚度的“图形”称为面,面有三种形状: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几何形的面较规则、平稳;不同物体的形状称为有机形的面,如一片树叶、一个苹果的形状等等;偶然性的面没有固定性,较自由、活泼。 2、设疑:是不是将有颜色的面构成一幅画面就一定具有美感? 出示图1和图2,让学生观察比较,讲解色彩搭配和谐的画面才具有美感,为下面讲解色彩的调和做好准备。 3、范例导赏: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 教师讲解:这些图片是蒙德里安著名的反映色块的作品,都是以横竖交错的方形来构成画面,色彩单纯明快,深受许多设计师的喜爱,他们把蒙德里安的绘画运用到各种物品的设计中,同样也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4、发现身边的色彩,欣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面与色的构成与应用:家居环境设计、时尚的服装设计、日常用品、精致的拼接瓷砖、五彩缤纷的花田与花坛、五颜六色的水果、多姿多彩的地毯等等,假如失去了色彩,我们的生活会变得黯然失色。 5、重温色彩的基础知识:三原色、色环等,介绍色彩的调和定义及方法。 教师讲解:红黄兰是色彩的三原色,由三原色引申出许许多多其它的一些颜色,将这些颜色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就叫做色彩的调和。可以采用邻近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