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50568

【核心素养目标】六上18.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30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六上,古诗,三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生字。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语言应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运用猜读、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景色。 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思维能力: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审美创造: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谈话导入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学习《江南春》 认识作者, 杜牧(803—约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诗中的会写字一起来写写吧! 莺: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的结构稳定、平衡。 4.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请你在诗中圈画出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5.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千里江南 酒旗飘扬 绿树红花 烟雨朦胧 黄莺啼叫 6.齐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根据意思想象画面吧! 1)千里(虚指)莺啼绿映红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 绿和红,指的是什么? 绿树 红花 “绿映红”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绿树成荫,红花鲜艳,绿树衬托着红花,艳丽无比。 2)水村山郭酒旗风 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风动了,酒旗动了,整个画面都动了。 3)讨论: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红绿色彩 山水 村庄和城郭 动静 声色) 4)南朝四百八十寺(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迷蒙的朦胧美感)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7.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