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57213

沪教版八上2.3 透镜成像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40416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透镜,成像,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沪教版八上2.3 透镜成像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D.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2.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若将烛焰从距凸透镜 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 厘米处,那么像的大小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再变小 3. 如图所示,小梅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物距 厘米,像距 厘米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A. 厘米 B. 厘米 C. 厘米 厘米 D. 无法确定 4.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三倍焦距处逐渐向凸透镜焦点处靠近时,则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5. 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报纸必须放在 A. 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 放大镜的焦点上 C. 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 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6. 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8. 物体放在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 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透镜前 处时,所成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知,放大镜是 透镜。 10. 为测量某凸透镜焦距,小芳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 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当将该透镜远离白纸垂直移动 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 (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11. 如图所示,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 ,为了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 的条件,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如果感觉白板上的画面偏上、偏左,应该向 方向适当移动投影仪。 12.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像。 13. 初中毕业时班上照集体照,发现边上有的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照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 (填“伸长”或“缩短”)。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 ,调整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