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探索燃烧与灭火 练习- 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 一、单选题 1.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 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 1 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 2 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3.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4.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 5.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7.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8.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A. B. C. D. 9.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11.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1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