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866904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7168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0-2021,单元,37张,课件,理学,宋明
  • cover
(课件网)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解读: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学的。 第3课 三教合一 一、三教合一:道教 在道教开始之初,名目不一,有黄老道、鬼道、太平道、五斗米道等这些原始的道教(或称早期的道教)。正式作为宗教的“道教”一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熊铁基《秦汉文化史》 道家是指遵奉老、庄学说的一个哲学派别,而道教则是奉老子为教主的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道教以道名教,尊黄帝、老子为教主,以《老子》《庄子》为经典,宣扬内外修炼。尊其创立者之一的张道陵为天师。 ———苟琳《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一、三教合一:道教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幽深玄远) ———《老子》第一章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 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告报天下,主者施行。 ———李世民《令道士在僧前诏》 魏晋玄学 所谓玄学,是阮籍、嵇康、何晏、王弼等人从《易经》《老子》《庄子》这“三玄”中汲取营养、研究解说形成的新的道家流派……道家思想的粉丝纷纷加入玄学阵营,《老子》《庄子》等道教经典就像汉代的“五经”一样受到热烈追捧,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必读书目。 ———吴益文《非常道:道教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文艺的影响》 一、三教合一:佛教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三说……多数学者认为,哀帝(西汉末)时印度僧徒到过长安,至东汉明帝期间,佛教正式传入洛阳。 ———郑巨欣、黄世中《东方思想文化纲论》 白马寺 大乘佛教宣称自己能运载广大众生从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解脱的涅槃彼岸,是“大乘”。而“小乘”意为小的乘载物或狭窄的道路,它只能自我解脱而无力顾及他人。 ———熊坤新《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佛教初传中国汉地,国人往往把新传来的佛教视作与黄老学说、神异道术相类的学说加以理解和接受。 ———陈文英《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 一、三教合一:佛教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据史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2846所,僧尼多至82700人。北朝统治者的大多数也都重视利用佛教……至魏末,僧尼已多达200余万人,寺庙3万有余。 ———张秋芝《中国文化概论》 大通元年,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公卿以下,以一亿万奉赎。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武帝本纪》 一、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的儒学 北朝来自蒙古,民风强悍,不脱游牧之习;对于南方风气甚表不满,虽亦崇信佛教,却拒斥老庄的浮诞,反而尊重儒术,广兴大学……彬彬文学之盛,反较南朝为优,遂使重道重儒的南北风气,似显然中分鸿沟。 ———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黄巾暴动以后,东汉王朝实际上已经瓦解。失去了依附主体的经学思潮,再也无法束缚人心……因此,就整个思想领域来说,从魏晋开始,儒学已无法“独尊”了,在它身边首先崛起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道家哲学形态,接踵而来的是印度佛教思想的挑战。 ———徐洪兴《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研究》 一、三教合一:隋唐的转折 唐太宗以后……由一教独尊,改为三教并行。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639年),命令国子祭酒孔颖达,沙门慧净,道士蔡晃入弘文殿谈论三教。但是,对于道、佛两教,分了先后。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真君、建德之事,适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