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人文环境差异 情景导入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0℃ 1.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气温逐渐 。 纬度因素 -16℃ -24℃ -32℃ 16℃ 8℃ -8℃ 16℃ 升高 降低 阅读课本2-3页,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黑龙江长冬短夏,天寒地冻 银装素裹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海陆因素 50mm 800mm 200mm 400mm 1600mm 山清水秀 沙漠戈壁广布 递减 湿 润 区 区 区 干 旱 区 半 干 旱 半 湿 润 半干旱区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800mm 400mm 秦岭-淮河 3.地势特点: 地形因素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可以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展开描述 4.人文差异 种植业 畜牧业 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南米 北面 东南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西北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北京 西安 重庆 武汉 沈阳 郑州 广州 上海 成都 南昌 哈尔滨 株洲 兰州 徐州 南宁 昆明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 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有行人了。 广州人与哈尔滨人的对话 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气候差异 哈尔滨:气候寒冷,昼短夜长 广州:气候炎热,昼长夜短 哈尔滨的冬季 看冰雕、打雪仗、 滑冰 广州的冬季 “一天四季” 阅读 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 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食是很有名的,糖是他们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 、重庆等地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频繁,带动了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辣味菜代表的川菜火爆全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秦岭———淮河一线 1月0℃等温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地理意义 活动 1.地理差异显著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秦岭—淮河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花生、 甜菜、大豆、棉花 旱地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农业差异 水田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主食 建筑特点 传统交通运输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陆上运输 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归纳 共同的影响因素: 主要原因 为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南方 北方 河流流量 为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南方 北方 主要原因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不同, 以北气温低, 以南气温高。 汛期短,流量 小,有结冰期 汛期长,流量 大,无结冰期 降水不同, 以北降水少, 以南降水多。 气候的影响 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思考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自 然差 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0 ℃)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无) 河流流量(大、小) 河流汛期(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