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82767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2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现代,二首,秋晚,江上,教案
  • cover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选自《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学生接触现代诗较少,因此我把本课作为讲读课文进行了处理,旨在使学生学习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并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诗歌,积累诗歌。本首诗歌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诗歌极富画面感,同时画面又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使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感。简洁的勾勒,夸张独特的想象,修辞的妙用,让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学习目标】 1.认识“巢、苇”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歌中美好生动的画面。 3.通过诗配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表现美的能力,给学生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诗歌画面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想象,通过画面表现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诗画结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诵读学过的现代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时令?我们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秋晚的江上》。通过课题,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营造学诗氛围。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刘大白。 图片 2. 明确学诗方法: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3.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巢 苇 4. 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明确方法,疏通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诗歌。 三、合学讨论 板块一: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自读诗歌,说说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2.再读读诗歌,和同桌说说诗歌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3.质疑解疑。 4.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①反复练习朗读诗歌。 ②想象画面,给画面起一个诗意的名字,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 ③和小组同学交流,准备汇报。 4.小组展示汇报,相机点评、指导。 (1)预设:倦鸟归巢 秋天的傍晚,一群飞倦了的鸟儿扇动着轻盈的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去一样。 “抖落夕阳” 鸟儿双翅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就仿佛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抓“翻、掉”体会)。 “妆成红颜”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体会“妆”字拟人的修辞) 5. 刚才是同学们通过诗句想象到的画面,想不想看看美丽的秋江晚景呢?(出示ppt课件)。 板块二:诗画结合,画出诗歌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怎样将诗歌的意境呈现在画面上。 据诗歌构思画面内容:傍晚的江边,夕阳西下的黄昏,倦鸟归巢。 2.怎么构图?选取其中一个物象重点描绘,不能面面俱到。 3.这幅画该使用的主色调是什么色调?(暖色调为 主,适当可以用冷色调搭配) 4.示范,指导:画面整体协调即可,不一定符合自然真实,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傍晚江边的景色来,可以创造性地增添景物。 5.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6.上台展示画面。 【设计意图】融合美术元素,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感受美,表现美,从而达到欣赏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小结与作业 1. 继续完成画面。 2. 熟背诗歌,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