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38136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56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 cover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类文章,通过作者周晔对伯父鲁迅先生几件具体事件的回忆,感受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怀念与敬爱之情。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我以“明确主要内容—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为路径,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同时,掌握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事件与事件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地方,明确选材对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在对人物形象的写作上给出相应的建议,读写结合,让学生真正吃透人物描写。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味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崇高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鲁迅先生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思路】 晨读课 晨读课是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承载着学生的朗读、背诵、识记、积累等许多重要的学习任务,其独特作用是其它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为了课堂的高效,我会给本课定好晨读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提前自由朗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并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预习课 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我会在第一课时上利用二十分钟让学生首先要理解课文,完成前置导学案自研自探与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自研自探环节 在“五环大课堂”中起着关重要作用的环节是自研自探,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自研自探这一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初读,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遍,读通读畅,读后思考:文中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在随堂笔记一处。我透过有目的的读书,让学生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潜力,帮忙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个板块是“再读,了解人物”:潜心默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品格。学生根据学法提示潜心默读课文在文中用“ ”划出最能体现伯父品格的中心句。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旁批自己的体会。将这句话与课文第一段联系起来,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第三个板块是“品读,体会情感”:品读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学生根据学法提示细细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反复朗读,结合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感受鲁迅先生的品质,并旁批自己的体会。这个板块的学习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第四个板块是“创读,拓展延伸”: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