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950012

第二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冀少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5092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章,生物体,结构,层次,练习,七年级
  • cover
第二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冀少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科学家珍妮·古道尔长期深入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与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珍妮·古道尔在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测量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鼠妇总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找到,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为探究光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学生选择优质绿豆种子进行实验,测量幼苗根和茎的长度,结果如下表,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时间(天) 茎的平均长度(毫米) 根的平均长度(毫米) 光照组 黑暗组 光照组 黑暗组 1 8.9 11.3 7.2 8.0 3 10.2 19.8 8.3 15.1 5 17.3 20.2 16.1 15.4 7 20.8 25.6 20.3 22.3 9 32.7 43.9 26.8 32.8 A.有光无光绿豆种子都可萌发,光影响幼苗的生长 B.光照组幼苗的茎相对较粗,幼苗不易倒伏 C.黑暗组幼苗叶片呈黄白色是由于缺乏光照无法形成叶绿素 D.相同实验条件下茎的伸长速度大于根的伸长速度 4.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相关评价不合理的是(  )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2mL唾液 清水 2mL唾液 温度处理 37℃温水 37℃温水 100℃沸水 检测和观察 5~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预期结论 ﹣﹣﹣﹣﹣﹣﹣ A.②号试管应加入2mL清水 B.①②号试管加入唾液和清水后充分搅拌 C.③号试管应放在37℃温水中 D.预期结论是唾液使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5.下列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是( )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要有计划 C.要及时、详细的记录 D.不感兴趣的不看 6.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生长的,这可能的原因是植物具有向光性。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想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提出的假设为“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B.实验前4株植物必须进行遮光处理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照射的强度 D.4株植物除变量外其他生长条件应一致 7.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我市各校为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某生物社团同学了解了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后,准备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下列最佳的实验装置是( ) A. B. C. D. 8.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够完善,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5只 明亮 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5只 黑暗 25℃ 适宜 A.两侧湿度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温度都应保持在25℃ C.左右两侧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D.左右两侧光照都应该保持明亮 二、填空题 9.生命使地球奇异而美妙,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和_____。 10.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作出_____,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最后分析结果,得出_____。 11.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出动植物都是由_____构成的。 12.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3.生物学研究可解决环境污染、防治疾病等问题,却不能解决能源危机。( ) 14.劳伦兹对小野雁行为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 15.法布尔写了一本《昆虫记》,书中记录了他对昆虫的研究,他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