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967707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35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386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导入 鱼我所欲也 孟子 1、结合书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课文的意思,并且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2、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教学目标 走进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走进孟子 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主要观点有: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坚信人性本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关于作品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逻辑严密; 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显,又精炼准确。 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播放录音,要求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②所恶(wù,动词,厌恶)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④羹(gēng 汤) ⑤蹴(cù 用脚踢) ⑥不屑( xiè认为值得) ⑦为宫室之美(wèi ,介词,为了) 正音 正音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⑦是 /亦不可以已乎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 动词,同时获得.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生命 道义 舍弃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得到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分析内容 阅读课文第一层,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原文句子) 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论证思路 鱼、熊掌 设喻 引出 生、义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提出 论点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2.本文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好处: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论点,显得自然晓畅。 “舍生而取义者也”后来浓缩成一个成语,它是: 舍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