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7308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8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
  • cover
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备课组 五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居秋暝》,并背诵。 2.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多种方式,感受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意境,解词义句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意境,解词义句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诗题,知写景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首诗的题目,看看通过诗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山居秋暝》: “山居”即其隐居山间,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3.通过两首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这两首诗是写景的。 二、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一)回顾所学,梳理方法 1.回忆一下遇到这样写景的古诗,我们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抓景物、想画面、读诗文 2.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个方法来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 3.自己先读一读这两首古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音,注意停顿。 5.现在请你用“抓景物、想画面、读诗文”的方法自己先来学一学这两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学提示,自己完成前两项,然后自己试着说一说。 (二)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我们一起来看看 《山居秋暝》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2. 发挥想象,联想意境 通过这些景物,你都想到了哪些画面? 提示:为了使画面更加形象,我们可以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多角度多方面展开联想。 3.交流想象:交流时用上“我从XX句诗中想象到……的画面。” (1) “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 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2)“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3)“竹喧归浣女”———隐隐约约地从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4)“莲动下渔舟”———茂密碧绿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4.总结画面内容:雨后的山林干净安静,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枝轻轻地落在地上,远处传来了银铃般的笑声,轻盈的小渔舟穿过了碧绿的荷叶,在这里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多么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 5.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诗中的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让我们带着这眼前的美景自己读一读这几句诗。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刚刚我们一起抓景物、想画面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首诗。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思考:作者在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动态的,哪些是静态的? 2.交流: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是动态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哪些景物是静态的?(翠竹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青莲、渔舟是动态的。) (4)从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