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表学校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古诗《山行》 计划学时 1 课堂改革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习内容分析(可附加知识导图)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学习者分析 一般 特征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初 始 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课标程准 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知技识能与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方 程法与 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情与 感价态值度观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采取读议结合,以多媒体促进理解的方式。 教学环境 □DVD+TV □教师机+投影机(上网/不上)□教师机+投影机+电子白板□教师机+投影机+应答分析器█电脑教室+投影机(上网) □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来源 理解古诗的情境 多媒体课件 播放 帮助理解 自制 培养古诗朗读的感觉 多媒体课件 播放 创设情境 网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策略、方法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5分钟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1.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2.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悦耳的音乐,配乐朗读,意境更唯美。让学生介绍作者是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