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19989

14《山水画的意境》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3次 大小:144994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教案,PPT,21张,课件,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山水画的意境 核心素养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难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关注的不是诗词的“意境”,而是山水画中的意境,让我们跟随李可染的笔触,去找寻他隐藏在山水画中的意境!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背景资料。 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3.字词检查。 (1)订正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真挚(zhì) 渲染(xuàn) 身临其境(lín) 胸有成竹(xiōnɡ yǒu chénɡ zhú) 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 气概(ɡài) 暮霭(ǎi) 赋予(yǔ) 颐和园(yí) (2)词语连线。(PPT) (3)词语辨析。 “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都可以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三、自读课文 1.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以下要素:核心概念、每段中心句、所举例子、所做结论。 2.根据圈画的关键句,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论述思路。 四、整体感知 1.概括段意,加以点评。(PPT) 2.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3.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第三部分(5-10):怎样获得意境。 五、课堂小结 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接着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六、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 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yǔ) C.渲染 (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解析】A.慨—概,怅—chàng;B.朝—zhāo;C.蔼—霭。 2.下列句中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C ) 在我们的古诗里,(  )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  )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A. 往往 即使 而 却 B. 常常 虽然 而 因此 C. 往往 虽然 也 却 D. 常常 即使 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