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4395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215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道德,法治,三年级,上册,10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10课 父母多爱我(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感受父母默默的爱。 2.道德修养:讲述家庭故事,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3.责任意识:理解父母对自己爱的方式,学会和父母沟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爱。(重点) 2.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做法,学会与父母沟通。(难点)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一根皮筋。 2.录制音频“小丽的烦恼”和家长的心声。 教学过程 一、“爱”的行动与困惑 1.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课后,我们开展了“我向父母表达爱”的活动,说一说,你为父母做了什么事。 预设:每天抢着做家务;连续三天提前定好闹钟,听见闹铃自己起床,不需要父母来叫我了;周末的时候跟爸爸妈妈一起大大扫除…… 2.提问 爸爸妈妈发现你的“爱”了吗? 他们是怎么表达的? 预设1:爸爸妈妈发现我的“爱”了,他们很感动,说我长大了,懂事了。 预设2:妈妈说知道了,以后不用再做了。 预设3:父母说浪费时间,用这个时间做点什么不好。 3.思考 对于父母不同的反馈和表现,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高兴,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难过、失望,以后再也不做了。 4.提问 明明是爱的表达,爸爸妈妈却让我们心情变糟了,他们的行为和做法让我们不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还有哪些行为和做法是你不理解的呢? 预设1:爸爸妈妈唠叨。 预设2:总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我永远都不如人家的孩子。 预设3:有事不提前打招呼,也不商量,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做。 预设4:不能好好说话,经常呵斥我。 5.小结 看来同学们不理解父母的地方还真不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爱需要理解 1.烦恼心事 (1)播放:播放音频“小丽的烦恼”。 音频主要内容:小丽的妈妈从早晨起床就开始唠叨,说她爱赖床、不好好吃饭、书包没收拾好。放学后又唠叨她不好好做作业、看电视玩手机、不好好洗漱等很多生活细节。 (2)提问:小丽的烦恼是什么? (3)交流:每次听妈妈唠叨小丽就心烦,你们的家长也爱唠叨吗? (4)思考:小丽的烦恼并不是个别现象,家长唠叨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即使比较偏激,教师也不要急于干预,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 提问:你们这样做解决问题了吗? (5)活动:这个话题先放放,我们来做个活动吧。 学生两人一组拽皮筋,感受两个人越是使劲拽皮筋,皮筋就越会失去弹性,两个人的手就会离得越远。如果皮筋已经被拽得失去弹性,两个人还继续拽,皮筋就会被拽断,两个人都会受伤。 (6)思考:拽皮筋的活动里藏着一个道理 ,你们发 现了吗? 预设:两个人越使劲就越容易拽断皮筋,就越容易受伤。 (7)引导:父母唠叨,我们的表现就像是在和父母拽皮筋,我们和父母闹别扭就是在使劲拽皮筋,这样根本就不解决问题。看来,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可以先想想父母唠叨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1:因为我总犯同样的错误,爸爸妈妈很生气才唠叨。 预设2:他们希望我越来越好,唠叨里隐藏了他们的爱。 (8)追问:了解了爸爸妈妈唠叨的原因,我们再来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改掉自己让家长担心的坏习惯,这样他们就不会唠叨了。 预设2:和爸爸妈妈积极沟通,让爸爸妈妈多看看自己的努力和变化,他们就不会唠叨了。 (9)小结:当父母唠叨让我们心烦的时候,先想想他们为什么唠叨,尝试理解父母这么做的原因,从主动改变自己开始,从主动沟通开始,让父母看到我们的努力和变化,让唠叨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2.解决方法 父母有些行为让我们不能理解,这里也包含着对我们的爱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