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65544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

日期:2024-06-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02158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一轮,高三,2023届,纲要,历史,中外
  • cover
(课件网)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概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材料一: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材料二: “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 1、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取消“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 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国内: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②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①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道路 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5日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斗争形势 示威游行(罢课) 罢工、罢课、罢市 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2、五四运动经过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有广泛群众基础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中共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反对军阀一次又一次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所以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到他们自己的同盟。———共产国际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国共合作原因: 中共:中共力量弱小,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在开展革命活动的时候,屡次失败,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共产国际的建议。 1.国共合作原因: 2、国共合作过程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