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28876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2课《端午节》(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48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2课,端午节
  • cover
《端午节》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认真对比湘教版和2011版课标发现,修订后的“造型·表现”“综合·探究”学习领域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强调了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基于教材的分析: 《端午节》一课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卷网-,第六册教科书中第十二课,本课内容属“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本课设计,选择了做“做香包”“绘赛龙舟”为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觉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3、基于学情的调查: 第二学段的学生年龄在8――10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的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目标对于分析美术作品中特定的造型语言和形式特点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之前,先对4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能够做香包 知道如何表现人物的动态 人数 15 7 20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达 1 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 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3 学生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舟场面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感受赛龙舟时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精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享受创作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 教学难点: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舟场面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二、学习过程设置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目标1 知道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 1.谈话: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 2.欣赏各种端午节气的庆祝物件,如:粽子、香包、艾叶、莒蒲、龙舟等。 激起学生兴趣。 目标2 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并制作一个香包。 学习香包的制作方法: 1.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 (1)纸折香包有几个面 (六个面) (2)还有哪些小配件 (挂绳、吊坠等) 2.请学生上台拆香包: (1 )拆开后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 (2)纸条上装饰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3.教师示范折叠纸香包: (1)剪掉尾端三角形,将靠近尾端的六个小三角形进行装饰后,沿折叠线朝箭头方向折叠,包折成六面体。 (2)将香料放入小三角锥里,继续朝箭头方向折叠。 (3)将尾端三角形插人口内,折叠成香包。 (4)装饰完成。 学习香包的制作方法。 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尝试用硬的长纸条折叠-两个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观摩评析: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悬挂在课前准备的铁丝架上。 教师挑选优秀作业讲评。 开展香包互赠活动。 知识延伸: 香包因地域不同,工艺也各具特色,有缝制、刺绣、包扎等。如:纸折香包在民间装饰时也会用五彩丝线或绒线缠绕,绕线时,沿这个顶点的三个放射边按顺序进行缠绕,也会产生类似图案的效果。 制作一个香包并进行互赠活动感知香包文化。 目标3 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舟场面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感知龙舟文化: 1.听划龙舟的录音,提问:知道这是在举行什么活动吗 2.划龙舟这一项活动是怎么来的 ( 观看视频) 3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划龙舟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划龙舟" ! (看视频) 4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 5.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