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183958

9.1静电现象 电荷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沪科版(2020)必修第三册(共15张PPT)

日期:2025-11-1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891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科版,15张,第三,必修,2020,静电
  • cover
(课件网) 9.1静电现象 电荷 生活中的电现象 Electricity的含义 英国人吉尔伯特根据希腊文ηλεκτρινοζ(琥珀)创造了electricity,表示琥珀经摩擦后所具有的特性 中国人把它叫做“电” 富兰克林的规定 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将两种电荷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2 一.电荷 电荷 1、电荷种类 (1)正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符号 “+”) (2)负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符号 “-”) 2、电荷的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般情况下物体(例如:玻璃棒)不带电,为什么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 想一想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原子核比较稳定,为什么? 质子和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 核力 核外电子呢?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不同物体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不同。 (电中性) (正电) (负电) 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体的带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原因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束缚作用,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 请举例说明 想一想: 1、摩擦起电 一、电荷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_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是产生了新的电荷了吗? 一.电荷 电荷 1、电荷种类 (1)正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符号 “+”) (2)负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符号 “-”) 2、电荷的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般情况下物体(例如:玻璃棒)不带电,为什么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 想一想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原子核比较稳定,为什么? 质子和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 核力 核外电子呢?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不同物体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不同。 (电中性) (正电) (负电) 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体的带电 基本概念 电荷量 意义:指带电体带电的多少(简称电量q)。 单位:电荷量的单位:库仑(C) 元电荷 带电物体的最小电荷量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e。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均等于元电荷或是其整倍数 比荷 电子的比荷 两种验电器 验电器 静电计 金属球 金属杆 绝缘塞 金属箔 外壳 指针 原理:接触带电、同种电荷相斥 练习 1.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电荷分布正确的是 【B】 使带电的金属球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电荷分布正确的是 【A】 A B C D 2.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B】 接触起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实质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再分开 +Q - 3Q -Q -Q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